好好的孩子,怎么说晕就晕倒了?当心“断电开关”被误触!
2025-07-23 08:16小儿神经科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
学生在校行升旗仪式中,突然一位女学生出现了面色苍白、黑朦、冷汗、胸闷、头晕,继而晕倒在地
晨起后突然晕倒了,发作前自觉四肢乏力、疲倦,伴头晕、耳鸣,眼前一黑,随后意识丧失。
在医院体检化验室检查采血时或者护士正给穿刺扎针时,有人出现了紧张、面色苍白、视物模糊、站立不稳、意识丧失等表现。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案例,这种晕倒发作我们称之为晕厥。
晕厥是由于大脑一过性的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同时伴有维持机体姿势的自主肌张力的丧失,通常发生在长时间站立,或从坐位突然站立,或从卧位突然起立时,孩子表现为突然跌倒,有些孩子跌倒前常有黑矇、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还可以伴有恶心、出冷汗、疲劳、惊恐、疼痛、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部分孩子可因跌倒而造成躯体伤害,严重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晕倒发生前,大多数都会有一些诱发因素,如升旗时、日光照射下持久站立、运动、情绪紧张、闷热环境、气温变化(过冷、过热)、晨起梳头时、晨起后大小便、咳嗽等。国内资料显示15%-20%的儿童及青少年至少经历过1次晕厥,女孩发生率高于男孩。
晕厥可以突然发生,大多数表现为眼前突然发黑、晕倒和短时间的意识丧失,甚至发生抽搐、皮肤擦伤、骨折、颅内出血等,部分患儿有高度的猝死危险性,有的患儿由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对患者家人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
晕厥的病因主要包括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占70-80%)和心源性晕厥(占2-3%),脑源性晕厥(占10%~15%),不明原因晕厥占15%左右。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
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调节障碍引起的晕厥,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占70%~80%,预后相对较好。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高血压、境遇性晕厥和颈动脉窦敏感综合征。
心源性晕厥
占儿童晕厥的2%~3%,是主要由心脏的结构或节律异常导致的晕厥,是心脏有效射血显著减少或停止,导致心输出量不足,进而引起脑缺血而发生的晕厥,大多孩子都有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等,部分孩子有潜在的家族遗传倾向,如长QT间期综合征等遗传性心脏病。心源性晕厥虽然所占比例不高, 但起病迅速,病情险恶,猝死率高, 一旦发生,需要快速准确地识别,并立即就医和抢救。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晕厥
这类晕厥所占比例为10%~15%,常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盗血综合征等,另外,还有一些代谢异常引起的晕厥,如低血糖、高碳酸血症等,其他还有一些原因不是很清楚,大约占15%左右。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因的。
首先需要家长提供病史及家族史,接诊医生做规范的体格检查,完善心电图、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血生化、脑电图、头颅磁共振、必要时做基因筛查等以明确病因。当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考虑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可行直立倾斜试验/药物激发的直立倾斜试验。
现场处理
体位: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双足稍抬高。松解衣领及腰带。
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
心律失常与低血压:心率<40次/分者立即给予阿托品1mg静脉注射。没有伴心动过缓,但血压过低者,可立即静脉推注肾上腺素0.5~1mg对抗,或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
心源性晕厥:如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心肺复苏。
药源性晕厥:停用药物,给予拮抗剂。
及时就诊,明确晕厥的原因,防止晕厥再次发生。如果是心脏问题、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晕厥,需儿童心脏科医生、神经科医生随访治疗。
保持生活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 ,避免长时间的熬夜或者不规律的作息 , 这有助于调节身体的生理节奏 , 减少晕厥的发生。
适度锻炼身体: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 如散步、慢跑等 , 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 , 提高身体耐受能力 , 降低晕厥的风险。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 控制好情绪 , 减少应激反应 , 这些都有助于预防晕厥的发生。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 如心脏、血压等 , 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医生提醒
遇到晕厥的患儿,家长们需要重视并及时就医,但不要过度焦虑,因为绝大部分晕厥病因均为良性疾病;晕厥发生时,应注意孩子意识丧失前后的居多细节,因为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疾病至关重要;晕厥治疗过程中,家长应鼓励、监督、指导孩子配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去除晕厥诱因、定期随访,绝大部分孩子均能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