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怀上“异地”双胞胎!一个在宫内,另一个却在……
2025-01-14 07:51妇科


患者小柯(化名),自然受孕,因“停经1月余,下腹痛”到中山市博爱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查B超提示宫内妊娠,存活(孕6+周),子宫右后方可探及孕囊回声,大小约11×9×9mm,可见卵黄囊,CDFI:其周边见稀疏短杆状彩色血流信号,考虑子宫右后方异位妊娠可能(右侧卵巢妊娠?右侧输卵管妊娠?),遂收入院多次复查阴道彩超提示宫内妊娠,存活(孕6+周),子宫右后方混合性包块,内可见卵黄囊及点状胚芽,隐约可见原始心管搏动,CDFI:其周边见稀疏短杆状彩色血流信号,异位妊娠可能。
管床医师上报妇科罗小婉主任,立即启动全科疑难病例讨论,一边汇报医务部,启动多学科会诊,一边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术前准备。
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指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HP的自然发生率较低,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存在多部位妊娠,临床上复合妊娠易出现漏诊、误诊。

复合妊娠是指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并存的一种病理性妊娠。复合妊娠中的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宫角、子宫颈、剖宫产瘢痕处、卵巢、腹腔等部位的妊娠。复合妊娠最常见的类型为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妊娠,约占88.2%~95%.


在自然妊娠人群中,复合妊娠发病率为1/(2600~30000);药物促排卵指导自然受孕或行人工授精妊娠的人群中,复合妊娠的发病率升高至1/100。
复合妊娠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输卵管异常、辅助生殖技术移植胚胎数目过多与复合妊娠的发生有关。


复合妊娠临床表现各异,与孕周、宫内外胚胎的发育情况、异位妊娠的部位以及有无破裂有关。复合妊娠中无症状者约占30%~40%,往往在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
有症状的复合妊娠可表现为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和盆腔包块,异位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可出现腹膜刺激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肛门坠胀感甚至晕厥等失血性休克症状。


复合妊娠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仅凭病史及妇科检查难以诊断。复合妊娠诊断需联合妇科、生殖科、超声科、产科等多学科协作(MDT),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β-hCG测定,必要时行MRI和腹腔镜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复合妊娠的主要方法。


对复合妊娠的治疗建议由MDT协作,制定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复合妊娠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选择性减胎术、期待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开腹等,不同部位异位妊娠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复合妊娠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的流产率为6.9%~30%,活产率为60%~100%,复合妊娠多见于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宫内胎儿极为珍贵,应做好围术期及孕期管理,以期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复合妊娠患者整个孕期应由MDT综合管理,建立严密的随访机制,警惕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妊娠期应加强营养指导,避免巨大儿发生。复合妊娠患者应列为高危妊娠进行管理。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复合妊娠的发病率相对增高。对于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应加强管理,关注宫内妊娠的同时警惕是否存在复合妊娠,减少复合妊娠漏诊、误诊,以利早发现、早治疗。
复合妊娠一经诊断,应在首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个体化处理不同部位的异位妊娠,同时改善宫内妊娠的预后,并在复合妊娠手术后注意围术期及孕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