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捷径”vs“生活细节”?博爱医院教你如何科学减重

2025-03-25 08:07中山日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3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肥胖容易诱发脑中风、脂肪肝、心肌梗死、呼吸性器官衰竭等疾病,还会导致不孕不育。”日前,中山市博爱医院营养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副主任医师俞奇在采访中表示,良好的体重管理,需要从日常饮食、运动方式等细节入手,才能铸就可持续的健康体态



“互联网+”实现孕期体重个体化管理

对孕妇而言,超重会显著增加妊娠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并发症风险,产后身材恢复困难更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胎儿来说,营养过剩易导致“巨大儿”,增加难产、产伤几率,甚至引发新生儿低血糖、窒息等危险。长远来看,孕期肥胖的准妈妈生出的宝宝,在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线上围产全程管理系统部分功能展示。记者 陈雪琴 摄

在俞奇看来,孕期体重管理并非简单的“减肥”,而是通过个体化方案,在保障母婴营养需求的同时,将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降低健康风险。“我们引入了线上围产全程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孕妇早期介入和科学管理。”俞奇介绍,孕妇可在该系统上记录自己的体重、饮食、血糖和运动情况,并通过对孕妇体质指数(BMI)的监测,结合肌肉和脂肪比例的分析,系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孕妇的健康状况。当孕妇前来医院问诊时,医生可以通过后台实时查看这些数据,及时调整孕妇体重管理方案。

例如,对于过瘦孕妇需遵循20%蛋白质、30%脂肪、50%碳水化合物”的均衡膳食结构,每日分56餐进食,优先选择全脂奶酪、酸奶、坚果等高营养密度食物。而超重的孕妇则需剔除高热量食品,严格限制薯条、蛋糕、辣条等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日常饮食则采用烘焙、水煮等低油烹饪方式。此外,在医生指导下,孕妇可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既能促进代谢、控制体重,又能缓解腰酸背痛等孕期不适。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这类患者,系统提供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方案,市博爱医院还提供了专门的“糖妈手册”,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此外,医生也会建议这类患者通过“211原则”(两口菜、一口肉、一口饭)合理搭配饮食,全面提升孕妇的健康水平。

“无痛”减肥需从细节入手


“健康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需要耐心的马拉松,要想实现‘无痛’减肥,只有从日常饮食、运动方式等细节入手。”俞奇介绍,日常饮食中可将米饭升级为“混合谷物”。例如,煮饭时加入红豆、绿豆或燕麦等粗粮,既能提升膳食纤维含量,又能降低升糖指数。其次,每一餐都要有新鲜蔬菜,特别是增加紫甘蓝、彩椒、西红柿等深色蔬菜的摄取,补充身体的微量营养素。

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的特点,俞奇提出“化整为零”碎片化的策略。她建议随身携带弹力带等便携器材,利用工作间隙进行5-10分钟的拉伸或抗阻训练。例如,女性可在日常小包中放置弹力带,通过简单动作,如手臂拉伸、腿部蹬踏等,实现简单运动。俞奇笑着说:“日结越累下来,身体一定会有积极变化。”

患者正在进行相关检查。记者 罗杨鸿

随着司美格鲁肽等减重药物在市面上的流行,俞奇也提醒大家需理性看待。“他们总觉得打一针就能瘦,这个观念是不对的。”俞奇表示,目前的减重手段虽然主要包括药物减重、手术减重、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几种,但是手术减重和药物减重需严格遵循适应症禁忌症,且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因此这种捷径并不可取,科学减重仍需回归生活细节。

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助大家科学减重,2022年市博爱医院还成立了营养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该门诊由博爱医院临床营养科牵头,涵盖营养、内分泌、心理、康复、外科等多学科,能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减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