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理科医生接诊了一个小朋友,妈妈带他来中山市博爱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 原因是 厌学。 请假次数多了,学校有时就不批准,孩子想尽办法要回家,甚至威胁说要跳楼,学校赶紧通知家长接回家。到了周一该去学校了,孩子怎么都不起床,家长软硬兼施,他终于起床了,然后又不愿意上车,反正就是不想去学校,家长没办法,只好带孩子来找医生了。 这种情况其实一点都不少见 ,经常有家长发出以下疑问—— 新学期一开始,孩子 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不舒服 ,经常要请假回家,或者各种理由不想上学,这是为什么? 这个时候医生往往会打个比方给家长听:小鸟在林子里自由自在的蹦跳,突然你要它进笼子,它愿意吗? 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 家庭和学校两者环境的巨大差异 。学校环境过于约束,或者家庭环境过于放松,都可能出问题。 有些家庭是这样的,父母工作忙,孩子给老人家管,有些老人家原则性不强,又容易宠孩子,结果孩子在家就可以随心所欲,没有约束。这就造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孩子会觉得学校的约束太多,造成孩子一上学就像进入了鸟笼子一般的感觉。 父母需要做的是改变家庭环境,增加陪伴,不管放假还是开学,一直都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环境变化对他们造成的心理落差不会那么大。 一般来说,有父母陪伴的家庭环境中,更容易有家规,有作息规律,有学习要求,那样就不会和学校环境相差太大。 还有,少部分孩子先天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差,开学了,面对学习任务的适应、人际关系的适应、住宿和生活环境的适应等等问题,对这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孩子 造成的困难是巨大的 ,这种心理上的困难有时会反映在身体上,比如各种检查不出原因的头痛、头晕、肚子疼、胸闷、心慌、尿频等等。 这时候家长的陪伴就更加重要,有效陪伴、耐心倾听、切实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这些都能加快孩子适应新环境,也能提升孩子将来的适应能力。 可是,现实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家长各种忙碌,忽视孩子的心理诉求,为了减少麻烦,小小年纪就送去上寄宿学校,导致 有些孩子的适应困难累积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 ,得不到帮助,最后爆发出来而住院或者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他们的诊断可能不一样,有学校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抽动症、躯体形式障碍、转换障碍等等。 医生们 诊断过的病例各式各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他们都不是一两天时间突然发病的,他们的发病都有着长期的适应困难得不到帮助的因素。 作为儿童心理医生,更希望以一名发育行为儿科医生的身份,在给孩子做心理行为体检和家庭教养咨询的时候发现问题,让孩子的困难解决于萌芽状态而不至于发展成疾病。


心理科地址:妇产科大楼一楼
专科:发育行为专科、女性心理保健、睡眠专科、情绪障碍专科、人际能力促进专科、心身症状、学习困难及学业压力专科。
时间:周一至周六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