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童臀部大面积溃烂,46天快速愈合!为什么说“湿着养伤”更好?

2025-09-29 08:09小儿外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

会出现擦伤、割伤、烫伤等受伤的情况
这类意外伤害往往会造成皮肤受损

这是你是否听过长辈叮嘱

“千万别沾水,晾着好得快”

图片

因此都会选择将伤口暴露在空气中
或使用纱布创可贴进行“包扎”
保持伤口干燥等待伤口愈合

这种代代相传的伤口护理观念

正在被现代医学颠覆


在医疗领域,每一次治愈都是爱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近期,一名3岁女童因会阴部、臀部出现大面积溃疡及坏死,复杂创面的护理难度令人咂舌。然而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医护团队、家人和社工的齐心协力下,采用以湿性愈合理念为核心的疗法,仅用46天就实现了创面完全愈合!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治疗故事。

图片
图片


传统愈合方式—干性愈合



干性愈合是传统的创口愈合理论,具体是指将伤口直接暴露在空气当中,或者用传统的纱布、创可贴进行包扎,保持干燥的环境,等伤口慢慢结痂后自然脱落的愈合过程。这里的关键点在于“保持干燥”和“自然脱落”。


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的“伤口不要沾水”“伤口结痂了不要去抠,等它自己掉”,这类说法对应的都是干性愈合的理论。长久以来,这套理论也被大家广为熟悉和接受。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种人们对于采用干性愈合疗法后的反馈中,也提出了这套理论的不足之处——

图片

干性愈合的弊端

(1)创面局部脱水,形成结痂,阻碍上皮细胞生长修复;

(2)生物活性物质减少,延缓愈合速度;
(3)敷料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更换敷料时损伤创面;
(4)频繁更换敷料,使创面局部温度下降,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
(5)创面与外界无阻隔性屏障,不能阻隔细菌入侵,感染机会增多;
(6)结痂造成伤口疼痛。

图片


图片


湿性愈合理念—创面愈合的精髓



湿性愈合理念是现代伤口护理的一大进展,它通过维持伤口适当的湿润状态促进细胞迁移和上皮组织形成,减低结痂与疤痕形成从而显著提升愈合质量。在本例中,这一理念成为患儿康复的核心技术——

敷料精准应用

医护团队针对创面特,选用抗菌敷料、泡沫敷料等保湿性产品,有效控制渗液,防止干燥引起的二次损伤,同时抑制细菌滋生、去腐生肌

动态调整护理策略

随着创面从坏死期过度到肉芽生长期,团队逐步调整敷料类型与换药频率,确保伤口始终处于最佳愈合状态

减轻疼痛与创伤

湿性敷料避免了传统干燥换药时的粘连痛苦,提升了孩子配合度,显著减轻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

图片


图片


湿性愈合—全方位的支持



医护配合

由于患者创面位于会阴部,大小便随时可能污染创面,增加感染风险,医护团队每日都会依据创面实时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治疗效果。

家庭支持

家庭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后盾。患者的父母积极学习伤口护理及观察的技巧,他们24小时轮流守护在患者身边,不仅承担起日常的护理工作,定时为患者清洁,避免大小便污染创面,成为医护团队的“延伸双手”。

社工干预

因疾病和治疗产生恐惧心理,积极介入进行心理干预。志愿者们运用游戏、绘画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患建立信任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疏导孩子的恐惧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还在社工的帮助下获得“博爱医院铸善基金”救助

图片

(入院和出院创面对照)


图片


湿性愈合更适合伤口恢复



加速愈合

它维持伤口局部湿润,为细胞增殖迁移创造适宜条件,加快表皮细胞增殖,促新上皮组织形成。还能维持生长因子活性,刺激细胞增殖分化,加速肉芽组织与血管新生,缩短愈合时间

减轻疼痛

湿性愈合避免干痂,神经末梢不暴露,减少刺激。且湿性敷料顺应性、保湿性好,换药损伤小、频率低,降低疼痛。

降低感染

湿性敷料形成保护膜,阻挡细菌,吸收渗出液保持清洁。部分含抗菌成分,还能维持酸碱度平衡,利于免疫细胞发挥作用,增强抗感染能力。

减少瘢痕

它能促进胶原纤维有序排列,让皮肤平整柔软,还能减轻炎症,避免刺激成纤维细胞,减少瘢痕增生。


46天,从伤口大面积溃烂到痊愈,从担忧到笑。这个案例不仅展现了医疗技术的成功,更体现人文关怀的力量。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最温柔的治愈方式而湿性愈合理念,正是这份温柔的科技注解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