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孕期杀手——宫颈机能不全

2024-07-04 09:44超声科

每一位宫颈机能不全的患友
都会有一部辛酸的血泪史
从每次怀孕时的兴奋
到屡遭失败的打击
从大家庭的不理解
到小夫妻的不和谐

从身体上的创伤

到精神上的打击


能带给她们的帮助除了安慰、鼓励
那就是尽量做到早诊断、早处理
才能尽早收获希望

宫颈过短常会导致早产、流产的发生,宫颈过短是宫颈机能不全的表现,而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中期妊娠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因之一。超声评估宫颈长度是一种有效的预测和预防自发性早产(SPTB)的筛查措施,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何为宫颈机能不全


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C)又称子宫颈内口闭锁不全、子宫颈口松弛症、子宫颈功能不全,是指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子宫颈由于解剖或功能缺陷而无法维持妊娠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不合并其它明确致宫缩和早产的因素(如出血、感染和胎膜早破)。CIC的发病率占所有孕产妇的0.1%~2%,8%妊娠中期流产及早产与之相关,一般出现在妊娠18~25周,孕妇出现复发性中晚期流产,造成不良妊娠结局。治疗主要以子宫颈环扎术最为有效。


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的病因

①先天性因素:子宫及子宫颈发育异常,如单角子宫、纵隔子宫、子宫颈缺如、子宫颈发育不良等。


②后天性因素:宫颈创伤是最常见的病因,主要是手术(如人流、宫颈锥切术)及分娩过程(自然分娩、产钳术等)等造成的宫颈管损伤。


③感染因素:宫颈受到感染后,炎细胞及炎症因子可以破坏子宫颈,致使子宫颈闭合功能受损,诱发和加重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


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标准

1.>3次的无产兆出现无痛性晚期流产或极早产史;

2.<2次的无产兆出现无痛性晚期流产或极早产史,伴下列条件之一:

3.(1)妊娠期24周前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25mm,伴进行性宫颈管扩张,宫颈管缩短;

(2)或非妊娠期时,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管长度<25mm;

(3)或非妊娠期时,8号子宫颈扩张棒无阻力通过子宫颈内口。


什么是宫颈管长度

宫颈管长度(Cervical Length, CL)指宫颈内口至宫颈外口的长度。宫颈在孕期能够维持妊娠稳定,孕晚期宫颈开始变软变短,临产时宫颈随宫缩加强逐渐缩短扩张,让宝宝可以通过,经阴道分娩。

超声下的宫颈形态

超声下的宫颈形态分为四种,主要根据宫颈内口漏斗的形态来分类,包括T、Y、V及U型。T型是正常形态,此时宫颈常常成弧形,内口未开,漏斗未形成。随着宫颈容受,宫颈越来越短,当内口开大≥5mm,即认为漏斗形成。当漏斗形态从Y形进展为U型,流产/早产的几率也随着增加。

如何测量宫颈长度

经腹超声测量

需允盈膀胱,但可能会使宫颈伸长会掩盖漏斗样宫颈内口,胎头或肢体遮挡及孕妇肥胖等因素会影响测量。


经会阴超声测量

常受壶腹部肠气影响,且探头距离宫颈较远,常使宫颈下部及外口显影欠佳,经会阴测量会低估了宫颈长度。


经阴道彩超测量

可清晰显示宫颈,评估宫颈形态最可靠,可重复性最高,经阴道超声检查被认为是评估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金标准。


根据《2022年ISUOG实践指南:超声在预测自发性早产中的作用》中提示推荐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宫颈长度。

如何治疗

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戒烟、经阴道超声监测宫颈长度;
2.阴道用黄体酮药物:妊娠期,黄体酮可维持子宫静息,对预防早产有一定作用。对于孕16-24周宫颈长度≤2.5cm的孕妇,阴道用黄体酮预防早产是安全的,可持续用药至孕34-36周。

手术治疗

1.宫颈环扎术

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导致早产的唯一术式和有效方法,避免子宫颈口扩张,降低其上行性感染风险,起到延长孕周、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作用手术方式主要为经阴道和经腹腔镜两种。


(1)经阴道环扎:确诊CIC患者推荐首选妊娠14~16周内或既往流产发生的妊娠周数前3~4周行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

(2)经腹腔镜环扎:子宫颈切除者、先天性无子宫颈、子宫颈阴道部过于短小者及有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失败史的患者。

2.单纯子宫颈缩短
对于单胎妊娠且没有早产和晚期流产病史的女性,超声监测中偶然发现单纯子宫颈短小不推荐行子宫颈环扎术。

3.环扎带拆除时机

(1)经阴道环扎者:没有产兆,妊娠37~38周时拆除环扎带。

(2)经腹腔镜环扎者:没有产兆,尽可能足月剖宫产,若有不能抑制的宫缩时随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晚期流产或宫内感染者需及时拆除环扎带。


因此,孕期宫颈长度的筛查不可以忽视!

参考文献:

1.张欣荣. 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孕妇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1): 2483-2485.

2.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宫内疾病防治专委会.子宫颈机能不全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3,39(2):175-179.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7): 48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