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听力健康,乐享幸福晚年

2024-06-24 08:14耳鼻喉科

6月24日-6月30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维护听力健康,乐享幸福晚年”。

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近期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 65岁以上人口则超过两亿人。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

老年人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

老年性听力损失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听力问题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耳部组织逐渐老化,听力系统逐渐失去功能,导致听力下降。此外,长期的噪音暴露、耳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老年听力障碍的危害:

耳聋后会引起智力和语言的障碍,继而有自卑感、压力大,做事消沉、退缩,不愿与人交流,缺乏人际交往后性格会变得孤僻、古怪。同时听觉语言中枢的长期闲置,可能导致大脑某个特定区域的功能减退,并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老年听力障碍的干预:

目前全球公认的对老年性聋有效的干预方法就是佩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听力损失较轻的可以考虑助听器,但对听力损失较重,达到重度或极重度以上只能通过人工耳蜗才能解决听觉问题。

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助听器: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为听障者带来很大便利。

助听器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助听器按传导方式分为气导助听器和骨导助听器;按使用方式分类为盒式、眼镜式、发夹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

选配助听器时最好去医院,对听力做一次全面检查,用电测听等仪器准确地评价出耳聋的程度,再选助听器。

如何预防耳聋:

1.建立防残意识:善于发现听力障碍的“蛛丝马迹”,避免噪音污染。定期听力保健检查。

2.不滥用耳毒性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奎宁、卡那霉素等。

3.经常按摩: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关系,对耳朵四周相关穴位进行局部按摩或能活络血运,从而维护听力不衰退。

4.心态平和:心情起伏太大容易导致人体植物神经失衡,从而会诱发或加重内耳缺血、水肿等现象,从而损害听力,应修身养性,保持平和心态。

5.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防止污水、异物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注意耳部卫生。一旦发生中耳炎,及时就医。

6.积极治疗慢性基础疾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基础疾病,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如果病情无法得到控制,也有可能影响内耳血供,从而损害听力。